《辛丑条约》是大清留给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疤,八里台之战则是中国脊梁最后的倔强。而《马关条约》,更是让这只东方雄鸡被迫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历史的伤痛从未被遗忘,正因如此,《志愿军:浴血和平》中的每一个镜头,都重重叩击着我的心灵。
影片中,来自敌人的挑衅从未间断,但英雄的脊梁从未弯曲。在中立区的那声冷枪响起时,孙醒永远闭上了双眼——明明枪套已开,他却为坚守纪律放弃了自救的机会。这种牺牲,何其壮烈!
黄继光的事迹让我热泪盈眶。仅凭一人之力,他让敌人的两座碉堡化为废墟。面对最后一座碉堡,他以血肉之躯堵住炮口,任凭身体千疮百孔,也绝不后退半步。“黄繼光”——这是他生前最后写下的三个字。镜头中的他,衣物被鲜血浸透,手臂直指苍穹,嘴角微张,脸上却无一丝恐惧。这就是英雄的模样!
谁说战场只在烽火前线?吴本正与张孝文驾驶本该五人操作的坦克,以二人之力创造奇迹:击毁一辆敌军坦克,将另一辆逼入深海。谁说医院没有英雄?面对英美联军散布的病毒,医护人员喜儿因吸痰器不足而用嘴人工吸痰,最终感染殉职。还有那位赵司机,在第101次运输任务中遭遇空袭牺牲,至死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战争结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在欢呼。但欢呼中带着泪水——敌人中也有被迫参战的青年,谁不渴望和平?他们身后,同样有盼归的父母妻儿。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先辈们的铮铮铁骨。然而影片的结尾最令我动容——主角李晓终究未能找到英雄父亲的尸骨。这种遗憾,正是无数战争亲历者家庭的真实写照。
历史不容忘却,英雄永垂不朽。这部影片让我深刻理解:和平的阳光下,洒满的其实是英雄们的鲜血。
新华小记者 魏钰霏(10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