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的新华小记者课,像一场充满小插曲的成长课堂,让我在收获荣誉的同时,也看清了自己的不足,更读懂了“全力以赴”的真正意义。
开始上课了,在王老师的一声令下,我们十几个小记者同学便开启了热闹的成语接龙。我承担了黑板书写的任务,本以为凭借不错的识字量能轻松应对,可真正握起笔时才发现,有些常挂在嘴边的成语,竟会卡在某个想不起来的字上。指尖顿在黑板前的瞬间,我忽然懂得:“认识”只是浅尝辄止,“熟练掌握”才是真本事,我在知识的扎实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是暑假“引爆学习力争霸赛”的颁奖环节。其实早在评选时,我就知道自己拿到了第一名。为了这次分享,妈妈特意陪我一起准备了总结PPT,从梳理学习心得,到设计页面排版,每一个细节我都反复琢磨,满心期待着能站在台前,把这份收获好好讲给大家听。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当天课程任务较重,王老师临时宣布“只颁奖、不总结”。听到消息的那一刻,一丝小失落悄悄爬上心头,难免觉得之前的付出好像“白费了”。妈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轻轻拍着我的肩膀说:“没关系,没有白做的努力,这些准备的内容,年底总结分享时不也能用上了吗?”妈妈温柔的话语像一颗定心丸,慢慢抚平了我心里的小疙瘩。
颁奖正式开始,我坐在台下,手心微微出汗,既紧张又期待。当“第一名”的名次和我的名字从王老师口中传出时,我立刻起身,快步走上讲台。接过荣誉证书和580元代金券,与老师并肩合影时,心里满是欢喜。可就在我转身准备下台的瞬间,王老师笑着说:“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心得吧!”
这句话像一阵猝不及防的风,瞬间吹乱了我的思绪。我僵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之前准备好的台词、PPT里清晰的思路,此刻全都像被按下了“删除键”,任凭我怎么回想,都抓不住只言片语。下台后我特别懊恼,也终于认清了问题所在:说到底,还是上台练习太少,面对突发情况,根本没有从容应对的能力。
下台后,我低着头,做好了被妈妈批评的准备。可她没有责备,只是轻轻拉过我的手,轻声问:“是不是太紧张了?当时脑子里在想什么呀?”见我慢慢放松下来,她又提起了学校春季运动会800米决赛的事:“你还记得你们班那两个同学吗?一开始跑在前面的那个,以为稳操胜券就放慢了脚步,结果被另一组一直咬牙往前冲的同学反超了。”
妈妈顿了顿,看着我说:“这就像你学习和成长一样,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小圈子’沾沾自喜,觉得自己领先了就放松警惕。你永远不知道,在看不见的地方,还有多少人比你更努力、更拼、更优秀。比起‘拿第一’这个结果,你有没有‘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才更重要。”
妈妈的话像一盏灯,瞬间照亮了我心里的迷茫。是啊,这次台上的“大脑空白”,是因为我没有尽全力练习临场表达;之前为“PPT用不上”失落,是因为我太执着于“展示的结果”,却忘了“认真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梳理和提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长。
如今再回想这堂特别的小记者课,我终于明白:做事不必总盯着结果,用心对待每一个过程,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知识要学扎实,机会要提前练,哪怕努力暂时没被看见,哪怕结果不如预期,只要拼尽了全力,就不会留下遗憾。这份藏在意外与感悟里的收获,比任何荣誉都珍贵。它会时刻提醒我:沉下心、尽全力,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
新华小记者 闫欣怡(100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