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金华市中小学教师书法素养培训工程总结会暨第十期书法师训作品联展在金华教育学院举行。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书法师训工程师资总召集人杨守春,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金华市慈善总会会长周剑敏,金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蓝跃军,金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唯,金华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书法师训工程项目组组长吴惠强,金华市文联副主席、金华市书协主席卢心东等参加活动。先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代表、义乌教育研修院余金华,先进参训学校代表、金华市南苑小学校长占丽娜,优秀学员代表、兰溪市张坑小学副校长吴能福,优秀责任导师代表、浦江实验小学朱小胜上台发言。书法师训成果展一连串数据震撼人心,历时五年十期覆盖金华九个县(市、区),直接参与书法教学的责任导师和教学助理多达167人,覆盖了金华市240余所中小学,11800余名教师,这是全国实属鲜见的范例。
早在2013年国家教育部就发出了关于书法教育的纲要,提出“书法教育应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书法课开设情况要纳入督导”的要求。但,这一号召并未在全国各地如愿落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书法教学师资严重短缺。浙江金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充分利用遍布金华全市能写会教的书法人才资源,由金华教育学院、金华市文联、金华市书法家协会和浙中书法院四家单位在当地宣传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联合制定“金华市中小学教师书法素养培训五年实施方案”,金华市和九个县(市、区)教育局都先后发出专题文件,将书法素养培训列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系统。这一工程一改过往纯粹讲座式的教学模式,实行虚实紧密结合、教学互动,既有理论审美教学,更有书写实操训练,除了书法教学责任导师,还配有教学助理,除了课间手把手教学,还有课后作业提交与点评,每期结课前后还要组织理论测试和优秀作品联展,这五年:他们文墨为怀;他们满腔热血;他们风雨兼程;他们合力齐心;他们双向奔赴;他们无怨无悔。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不争的事实赢得了口碑、引起了共鸣。
截至今年6月,参训教师中86人次作品在市级以上展赛入展或获奖,169名教师加入县级书协,48名加入市书协,11名加入省书协。这一义在千秋万代、利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得到了当地党政组织和广大民众的高度认可。各级媒体和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都纷纷以“书法师训掀高潮,五期更比四期超”“人越来越多 字越写越好”为题深入报道。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根脉,汉字书写是龙之传人的基因密码。无论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到何种程度,中国人要学讲中国话、学写中国字,都是不可替代的。“感恩有你”,这其中不能不提到浙中书法院创院院长杨守春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特殊贡献。2020年9月,他本着对金华文化事业的热爱和对传承弘扬书法艺术的热情,发起了金华市中小学教师书法素养培养工程,为金华书法教育树立了一块品牌,充当了书法教育的燃灯者。教师学员互动,丰富了书法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提高了书法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教与学中品尝到幸福的滋味,魅力四射,为金华市书法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推广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本次联展系统回顾五年来教师书法素养培训取得的成果,同时展出180余件学员书法作品,以“篆隶行草楷”五体皆备的姿态,展现传统书法文化之美。开幕式上表彰了第十期优秀学员及先进单位和个人。浙中书法院与金华市慈善总会签署“浙中书法奖励基金”协议,共同推动书法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写一手好字,既是教师的基本功,也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我们期待,浙江的这一“金华现象”能为全国各地提供借鉴,迎来书法教学的时代新春天。
通讯员:洪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