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帮助大班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2025年4月28日,由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胡伟杰教授、潘板中心小学校长石磊峰及郑小芳、张文宏老师,幼儿园教师代表、幼儿园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共同参与,在径山潘板幼儿园开启“四位一体”——幼小衔接,多方携手共话幼小衔接活动。
一、童言稚语,憧憬小学
快要上小学啦!孩子们的心里也有一些小小的困惑,迎着这个契机,孩子们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小学里面每人都有桌子?幼儿园里每小组一张?小学的课堂需要随时进行记录、书写,同时课桌可以因需要进行随时调整。小学里面学哪些课程?有作业吗?一年级需要学习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没有书面的作业,有一些趣味的手工与游戏。
二、衔而有度,聚力成长
冯园长代表幼儿园热忱欢迎大家的到来,并着重强调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意义。从幼儿园vs小学的关键差异分析、现阶段下幼儿四大核心能力培养策略以及家长角色与家庭支持建议四个方面深入展开,结合丰富的案例动态介绍幼小衔接的具体情况。幼小协同、双向衔接,既是目标,也是路径。期待通过本次活动找准切入点,基于幼儿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让衔接梯度更合理。
三、四方会谈,共话衔接
(一)问卷调查——聚焦家长困惑
为了了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和困顿,我们在家长群发放了调查问卷。通过后台数据整理,我们来看看家长们最关心、也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问题。
1学习品质和知识技能哪个更重要?2入学准备中,哪些准备最重要?3对于即将入小学的孩子,你有哪些困惑?4目前孩子的哪些表现会让你比较担心?
(二)线下答疑——现场分享解惑
线上线下家长们热情参与,专家及老师们都一一细致解答。此过程中小学老师们和幼儿园老师们也在家长们问题中捕捉着孩子们目前的准备进度,以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们获得发展。
听着家长们各种困惑与不安,潘板中心小学石磊峰校长,就家长们关心的话题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回答与分享,为家庭插上科学衔接的翅膀。
四、案例分享,续接未来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有一种想法,一群人就会有无数种想法。在活动中径山潘板幼儿园大班组的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分享了在幼小衔接工作中遇到的成功案例和困惑。
大一班娄老师《一场探索,科学衔接,赋能成长》通过日历活动的开展,无形中渗透数概念、时间观念及生活习惯的培养衔接。大二班闻老师《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通过项目活动《踏缸菜》开展,分享踏缸菜制作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及经验梳理等,发现蕴含着的衔接契机。大五班赵老师《聚焦时间观念,助力幼小衔接》通过环境共融、游戏共生、主题共长等多元途径,提升幼儿时间观念意识,拓展衔接多样性体验。
五、N+1点想法 弱化焦虑
本次交流,各方代表答疑解惑,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及指导意见,帮助家长走出认识偏差,协同家长有计划、有目的地着手“幼小衔接”。
学习与生活怎么进行融合的衔接过渡?身心健康与学业的跟进之间怎么进行更好地平衡?幼小衔接阶段需要有哪些正确的做法?在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什么样的策略进行幼小衔接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平稳过渡?
听着各方代表的交流热情,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胡伟杰教授从学术角度给出了更专业的建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分享,建议家长们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减少知识的焦虑,为大家打开了科学衔接的大门,为科学衔接指明了方向。
本次“四位一体”——幼小衔接专题活动完美收官,活动以幼儿园、小学联动、家长深度参与、高校专业指导的创新模式,搭建多方共育的桥梁。通过构建家园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打破学段壁垒,推动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有机衔接,真正实现了为儿童成长赋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