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眼看两会”这场令人心潮澎湃的旅程开启之前,王老师就经常在我们耳边提起北京的东来顺火锅有多好吃,那绘声绘色的描述,仿佛是一把把美食的“诱惑之钩”,早早地就在我心底种下了对这一美味的期待。老师讲述着东来顺悠久的历史,从创立之初到历经岁月变迁仍坚守传统工艺,还有那令人垂涎欲滴的鲜嫩羊肉,搭配上独具特色的麻酱调料,光是听着,口水都要在嘴里打转了。
怀揣着这份被王老师勾起的强烈渴望,当我们真的身处北京,有机会一尝东来顺火锅时,内心的激动简直难以言表。踏入这家具有百年历史底蕴的老店,瞬间就被店内热闹非凡的场景所震撼。人声鼎沸间,食客们围坐在传统的铜制火锅旁,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惬意,空气中弥漫的浓郁醇厚香气,那是羊肉的鲜香、香料的馥郁以及炭火微微的烟熏味相互交织的独特气息,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东来顺一路走来的悠长故事。
店内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将老北京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木质的桌椅、精美的雕花、传统的红灯笼,营造出一种既典雅又温馨的就餐氛围。服务员热情地迎接着我们,引领我们就座后,迅速而又有条不紊地开始准备火锅。不一会儿,那标志性的铜锅就端上了桌,锅底清澈见底,只有几片姜片、葱段和枸杞在其中悠然漂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这般清鲜的汤底能够最大程度地凸显食材的本味。
紧接着,一盘盘鲜嫩的羊肉被端了上来,羊肉片切得薄厚均匀,色泽红润诱人,纹理如同细腻的艺术品般清晰可见。在炭火的温柔舔舐下,锅中的清汤很快就开始微微沸腾,发出“咕噜咕噜”的悦耳声响,仿佛是美食奏响的前奏曲。我们迫不及待地将羊肉片逐片放入锅中,只见原本粉嫩的羊肉在瞬间被滚烫的汤底包裹,迅速变色,卷曲成诱人的模样,仿佛一场华丽的蜕变。
夹起一片涮好的羊肉,放入早已调好的麻酱碗中轻轻一蘸,让每一寸羊肉都裹满醇厚的麻酱,再配上一小撮翠绿的韭菜花和一点鲜香的腐乳,放入口中的瞬间,味蕾被彻底点燃。羊肉的鲜嫩多汁、麻酱的浓郁醇厚、韭菜花与腐乳的独特风味完美融合,在口腔中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交响乐。那口感丰富得让人陶醉,每一次咀嚼都是一次对美味的极致享受,一口下去,仿佛全身的毛孔都被这美味打开,暖意在身体里流淌。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分享着旅途中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与火锅升腾的热气交织在一起,让这顿饭充满了温馨与欢乐,东来顺火锅不仅仅是一顿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将我们这群小伙伴的心紧紧相连。
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地从东来顺火锅店出来,漫步在北京的街头,我们又被另一种独特的味道吸引——豆汁儿。听闻豆汁儿是老北京的传统名吃,有着数百年的历史,王老师也曾提及它的独特风味,可真到了要尝试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在老北京的胡同深处寻觅一番后,终于有勇气可嘉的小伙伴买来一杯。当看着他手里的那一杯豆汁儿时,我不禁微微一愣。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灰绿色,质地略显浓稠,表面还泛着些许白沫,离近一闻,还散发出一股奇怪的酸臭味,这股味道与我以往所接触过的任何食物香气都截然不同,初次闻到,鼻腔甚至有些微微的抗拒。然而,在大家那略带调侃的目光和对豆汁儿滔滔不绝的“赞美”中,我还是鼓起了勇气,小心翼翼微微抿了一小口,那股酸涩的味道瞬间在口腔中炸开,刺激着味蕾,让我不禁紧缩起了眉头,味蕾仿佛在一瞬间陷入了“混乱”。突兀的怪味让我望而生畏,嗯,最终结论,这是我无法理解的一道“美食”。
细细想来,豆汁儿这独特的味道背后,也许承载的是老北京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它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北京人成长,是北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它的味道极具挑战性,但正是这种独特性,让它在众多美食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饮食文化的一张鲜明“名片”。
在“童眼看两会”的这段旅程中,东来顺火锅和豆汁儿就像两颗流星的碰撞,都以各自独特的魅力照亮了我对北京饮食文化的认知之路。它们一个热烈奔放,一个内敛深沉;一个用鲜美的滋味征服味蕾,一个以独特的风味承载历史。通过品尝它们,我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老北京的心跳,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更丰盈了我的心灵,成为我成长道路上一段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想起在北京的这段舌尖上的奇妙之旅。
新华小记者 李佳恬(10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