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东苑小学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为校园生活平添一抹独特的文化韵味。东苑小学五年级四班的同学们在非遗文化传承老师的带领下,领略了针刺无骨花灯的魅力。
针刺无骨花灯起源于唐朝,历史悠久,造型别致,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非遗里的“中华第一灯”灯影摇曳堪称绝美!无骨花灯全身没有骨架,全由绣花针一针一落上万次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闻名。历了兴衰浮沉,针刺无骨花灯如今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了保护与传承。
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分享日常所见的各式各样的灯笼印象。随后,非遗传承老师向大家展示了精巧绝伦的针刺无骨花灯,瞬间吸引了所有好奇的目光。在老师的解说之下,同学们聆听了一盏花灯诞生的奇妙旅程——从精选材料到染色裁剪,从匠心针刺至精心粘贴装饰,直至最后的竖灯成型,每一步都凝聚着手艺人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尤其是那看似简单实则耗时耗力的针刺过程,每一针一线背后,都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接下来的实践环节,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针刺的奥秘。时间在静谧而专注的氛围中缓缓流淌,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个小小的“福”字图案,竟也耗费了近一个小时的光阴!这番亲历,无疑让同学们对针刺无骨花灯这项古老艺术的复杂与精美有了更深的体悟,也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了尊重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通讯员:范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