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网欢迎您!加入收藏

顶部右侧  青少年专委会
首页Banner
绵延28年的捐资助学情
打开春日的大门 追寻生活的浪漫——桐琴小学“春日阅读市集”主题阅读活动
种地吧,少年!
最美人间四“阅”天,浸润书香伴成长
金华市宾虹小学开展世界读书日主题系列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成长  >  兴趣天地  >  文学  >  我的第一次采访
我的第一次采访
2016-02-02 10:23:59
          1月7日放学后,妈妈告诉我,苏州新华小记者组委会的史老师通知我可以去北京参加“中国网事――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活动”。“真的吗?真的吗?确定?”我一连向妈妈确认了好几遍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深夜十一点,我依旧兴奋得睡不着,决定上网搜索相关活动信息以及“新华小记者”网站上小记者们的日常采访报道,脑海中不断假设各种采访的场景,也不断涌现“第一次采访,我能行吗?”的疑问。接下来的几天,我是兴奋与忐忑共存。一边准备着期末考试,一边认真地做着采访前的准备,在网上检索二十几个可能采访对象的信息,模拟可能采访的问题。

    117日中午,我告别爸妈跟随史老师一起进京采访。五个小时的车程伴着我们和史老师对于采访的一些细节的探讨。傍晚时分列车驶入了北京,踏下火车时,我握紧着拳头,对自己喊了声“加油”。因为这是我首次以新华小记者的身份来京进行采访。

    到达宾馆后,史老师了解到我们此次采访的对象是“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清华支教团队”,虽然与我们事先收到的采访信息不一致,但我们没有丝毫埋怨,因为从前面的检索资料、模拟采访中,我们已收获了首次采访的信心,同时也提升了采访的基本能力。

    晚饭后,我们与史老师聚在一起商讨采访事宜,我想先检索了“清华支教团队”的相关信息,但是网上关于他们的信息并不多。所以我们对其中有效信息进行了筛选和提取,如“他们持续支教了17年。”我们在讨论过程中想针对这一信息设计采访问题:“在17年的支教中你们给孩子们带去了什么?” 之所以这么问,是我认为对此次采访的切入点不仅仅是那些支教者获得了什么,而是侧重孩子们获得了什么。因为只有了解到那些受教孩子内心渴望的理想教育状态,支教活动才会有意义。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算作是社会层面的。

    接着我认真研读了他们的支教信息,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在17年的支教过程中,你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什么支持你们去解决这些困难?”我觉得这个问题与我们同年龄的学生有关,因为我们现在遇到一点儿困难与挫折,总想方设法地去逃避,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最有感知性的,而且我们还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我可以接着追问“山区生活与北京生活落差大,那么两个地区的孩子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哪?”整理好采访的思路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不停地在脑子里模拟可能会出现的回答和状况,我觉得作为一个记者在回答后做恰如其分的点评是十分重要的。

    冬日里的北京冷得刺骨,在刚入清华园的那一刻,我心里有些紧张起来,连自己的心跳声都能听到。看到其他地区经过了培训的小记者,胸有成竹地从我身旁经过,想到自己只是一个刚刚加入新华小记者,心里不免又多了一份紧张。入会场后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采访“清华支教团队”过程中,看到清华的哥哥姐姐们很是亲切,也因为事先作好准备,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自己也渐渐进入状态,层层递进地提问。美中不足的是,采访的声音控制得不够好,声音太小可能也因为底气不足的缘故。

    我相信通过华小记者的系列培训后,这些问题都可以克服我还发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自己在组织语言方面还是不熟练,在即兴采访时自己会想到一些句段,可是一旦连句成段并引经据典进行即兴表达时,感觉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还要进一步增加阅读量,这样自己才能拥有更宽泛的视野和良好的语言积累,从而做到从容不迫地去应对每一次采访。

    初次采访谈不上成功,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成长,采访前的精心准备,采访时放下了包袱没有了紧张,最关键的是我有了自己的主见,会自己独立思考或分析问题,多角度地分析一个论点适当加上一些自己的感想。当上新华小记者后,我的心中又有了一个新华大记者的梦,我相信天道酬勤,无所畏惧,勤学苦练,总有一天,我的梦想一定要实现。(新华小记者李辰希

首页Banner8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学习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广告合作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   给我留言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青少网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8163号